- 蘇軾亦莊亦諧
- 我們細細考察就會發現,蘇軾處理政務、判決案件、維護法律的一個基本原則就是:無論做什么官、辦什么案、執行什么...
- 詞話家具
- 桌椅板凳、床柜架格,細細算來,我們一生中的大部分時間都是在與家具的親密接觸中度過的。古往今來,家具深入參與了我們的生活起居,影響了中國的禮儀文化、人文風貌。以至于當我們翻開一本字典,會發現許多漢語詞匯與家具淵源頗深。
- 《尤利西斯》: 世界文學的百年奇書
- 1922年2月2日,愛爾蘭作家詹姆斯·喬伊斯40歲生日那天,法國巴黎出版了他創作的一部英語小說,這就是后來被稱為“天書”的《尤利西斯》。有人說這部書令人望而生畏,即使打開也很難讀下去,但凡是將其讀完的人,都不得不承認這的確是一部杰作。因為喬伊斯...
- 探索文學與影視雙向賦能
- 電視劇《人世間》播出以來好評不斷,CSM全國網平均收視率創央視一套黃金檔電視劇近8年新高,成為優秀文學作品改編成精品好劇的成功案例。
- 油畫《中國共產黨黨員——鐘南山》入藏國博
- 曾經打動無數人,以鐘南山院士為主題的油畫日前再次引發關注,20日,廣東畫院副院長馮少協向記者展示了中國國家博物館頒發的油畫《中國共產黨黨員——鐘南山》收藏證書。
- 誰說女子不如男——考古界的女性
- 說到考古,你腦海中的畫面是不是:一群男人,頭頂驕陽,戴著草帽,蹲在一個個方形土坑里,用把小鏟子小心翼翼地摳土?
- 森林城市里的文學森林——東莞近三年文學創作概述
- 東莞作為中國改革開放挺立潮頭的城市,以令人驚異的速度取得巨大成就。東莞的文學完全配得上這座城市的榮耀。
- 狄更斯的文學成就(經典流芳)
- 很多著名藝術家生前窮苦潦倒、憤世嫉俗,直到死后才為世人理解和肯定,查爾斯·狄更斯卻不一樣,他是“時代的寵兒”:在世時其作品就在維多利亞時期的英國、歐洲大陸乃至大西洋彼岸的美國引發巨大反響;文學評論家、學者和讀者對狄更斯的喜愛與贊美,從他...
- 早期《詩經》的形成與編纂
- 從戰國秦漢時代的文獻來觀察,先秦時代存在兩個詩歌文化傳統:音樂文化傳統和文本文化傳統。 二者相互交叉,原是一個整體,但很早就有了比較明顯的分際。 音樂文化中的兩周歌詩,至西晉荀勖修改雅樂而最終消亡。 文本文化中的詩,在春秋時代的外交場所中...
- “中華第一長文觚”形制罕見學術價值重大
- 18日上午,由中國社會科學院主辦、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和考古雜志社承辦的“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學論壇·2021年中國考古新發現”在北京舉行,論壇上正式公布2021年中國考古新發現最終入選的6個田野考古發掘項目,出土“中華第一長文觚”的湖北云夢縣鄭...
- 解謎三星堆!將從8個方面展開攻關
- 三星堆自1986年“一醒驚天下”以來,相關研究成果陸續出爐。然而30多年來,三星堆需要解決的學術問題不減反增,涉及的學科、領域更加廣泛。3月19日,四川省社會科學院揭牌成立“三星堆文化與青銅文明研究中心”,宣布將從8個方面展開學術上的重點攻關。
- 河南衛視以戲劇樣式呈現《中國節氣》
- 春節時《唐宮夜宴》的妙趣橫生、端午時《洛神水賦》的翩若驚鴻、七夕時《龍門金剛》的剛柔相濟…… 過去一年里,河南衛視《中國節日》系列一次又一次驚艷“出圈”,網絡流量更是以百億計。 3月19日晚,由同一班底全新打造的《中國節氣》系列播出第一期《...
- 吳重生:圖書裝幀設計要有時代感丨鳳凰書評
- 由中國攝影出版社編輯出版的“影像見證新時代 聚焦扶貧決勝期”2018—2020大型影像跨界駐點調研創作工程叢書以15個駐點的調研創作為素材,每個駐點編輯出版一本圖文書,全面展現這15個駐點的脫貧攻堅成果,突出“影像見證”“聚焦扶貧”的主題,體現影像...
- 古代女性美容護膚的“皇家秘方”
- 自古以來,女性都愛用美容護膚品保養皮膚。宋代官員葉廷珪所撰《海錄碎事》,其卷五載有“臙脂,起自紂,以紅藍花汁凝作脂,以為桃花妝”,可反映至少在商紂時期,我國就有美容護膚品了。我國古代的美容護膚品多為中醫配方,且在清代已十分成熟,可達到較...
- 一本數學書 為《西游記》玉華州鐵匠證清白
- 熟鐵雖可鍛打,但其內部結構松散,質地較軟,需進一步鍛打成鋼才能制造優質兵器。反復加熱、鍛打、折疊,可以盡可能去除鐵中含鎂、鋁、硅、鈣等元素的雜質,讓其質量變得越來越好最終成鋼。從生鐵到熟鐵,再從熟鐵到鋼,鍛打過程都會讓其重量減少。
- 數字賦能,江蘇古籍這樣“活”起來
-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明確提出:“加強文物古籍保護利用和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傳承?!薄肮偶Wo利用”首次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充分體現了國家對古籍保護利用工作的高度重視。
- 南宋詩人楊萬里的無錫運河旅情
- 一條大運河,讀得驚心動魄。近讀程章燦、赫兆豐主編的《大運河古詩詞三百首》,驚覺歷史的烽火狼煙、飛沙走石竟不在運河詩詞中,卻是在這三百篇詩詞背后——那些需花費更多功夫去書寫的注釋里。運河的事,說到底是和它有關的人的事,無人不成河,無人不成...
- 首個中國古代綠松石文化展亮相盤龍城 綠松石里的9000年
- 在9000多年的歷史進程中,它們為后世記載著光陰的故事。3月15日,“色如天相 器傳千秋——中國古代綠松石文化展”驚艷亮相武漢盤龍城遺址博物院,來自賈湖遺址、二里頭遺址、金沙遺址、殷墟遺址、曾侯乙墓、梁莊王墓等考古遺址的165件(套)綠松石文物精...
- 博大精深的鼓文化
- 3月13日晚,在2022年北京冬殘奧會閉幕式上,來自湖北的13名優秀鼓手一起演奏定音鼓。在鼓的律動中,全球觀眾共同見證北京冬殘奧會完美落幕。在鼓聲中傳承中國文化,寓意全球“共享此刻、共赴未來”。
- 春分:燕歸花開、人勤春早
- 春分節氣將至,燕子歸來、陌上花開、人勤春來早。歐陽修在詞中描寫春分景象:“雨霽風光,春分天氣。千花百卉爭明媚。畫梁新燕一雙雙,玉籠鸚鵡愁孤睡?!?/li>
- 莊子任漆園吏時做什么
- 莊子曾為“蒙漆園吏”,對此大家并不陌生。楊寬在《戰國史》中指出:“這個蒙(今河南省商丘市東北)的漆園當是宋國政府所經營的,所謂‘漆園吏’當即管理漆園的官吏?!闭娴娜绱藛?,漆園吏僅是一個漆園管理者嗎?
- 戲曲活化石碰撞戲樓活化石 百年戲樓正乙祠將重張
- 位于西城區前門西河沿街220號的正乙祠戲樓,是中國保存基本完好的最古老純木結構戲樓,更有著“中國戲樓活化石”的美譽,悠久的歷史與近百年來無數名家在此粉墨登場,共同見證著戲曲曾經的輝煌。
- 紀錄片《中國》:影像化“通史”
- 剛剛收官的大型歷史文化紀錄片《中國》第二季在湖南衛視、芒果TV播出后廣受好評,不僅莫言、李敬澤、易中天、陸天明等近40位文化名家紛紛推薦,社交平臺上觀眾的點贊和討論聲也不絕于耳。
- 清代人日記里的山東運河水閘
- 清代進士趙亨鈐曾說,“山東運河自臺兒莊以北,地勢日高一日,故水閘極多”“用板起閘,以蓄泄水勢”。從臺兒莊到臨清,素有東八閘、中八閘和西八閘之稱,這當然只是大略而言,實際上其間有大大小小的水閘,數量遠不止這些。
- “德州三絕”中的地域文化
- 人言德州有三寶:扒雞、西瓜、金絲棗,我謂德州有三絕:扒雞、黑陶與雜技。前者指的是美食,是對地方特產的一種精選組合,后者指的是技藝,是對地域文化的一種提煉概括。
- 不曾褪色——中西繪畫中的青綠簡史
- 正如《只此青綠》舞蹈中的長裙那樣,中國古代“青綠山水”里的青是指藍色。但要說明不同的“青”并非易事。同樣,在西方繪畫中,各種藍色和綠色的顏料也經歷了異??部赖难葑?。如今水彩、丙烯和中國畫的顏料管上印著的顏色名字,都有著一份遙遠的歷史。
- 把傳統文化“雅致感”融入服裝
- 2022年央視春晚舞臺上,舞蹈詩劇《只此青綠》選段以一股“青”流博得滿堂彩,而其當下的全國巡演更是一票難求。該劇講述了一位故宮青年研究員“穿越”回北宋,以“展卷人”視角“窺”見畫家王希孟創作《千里江山圖》的故事。其中,設計師陽東霖擔任服裝總...
- 從“漢服潮”到“詩詞熱” 新國風蔚然成風
- 在今年春晚的舞臺上,舞蹈詩劇《只此青綠》一經亮相,就憑借著清雅絕塵的中國傳統美學,“燃”動了每一位觀眾的文化基因。而這,并不是“國風”首次引發的全民關注。
- 文學名家齊聚 共話雙流的文化表達
- 文學作品如何助力“中國航空經濟之都”的打造?雙流目前的文化創作環境如何?3月15日,著名作家、中國報告文學學會會長何建明的新書《流的金流的情》閱讀分享活動在成都市雙流區舉行,吸引了一大批文學界名家參加。
- 蘇颋:被貶益州,慧眼識李白
- 唐玄宗開元九年(720年)春天,身為禮部尚書的蘇颋出任益州(今川西部分地區)大都督府長史。此次遠離宮廷,成就了蘇颋詩文的又一高峰。
- 這個時代的新人
- 王國維說,“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學”,一時代有一時代之人物,我們這個時代的人物是向外的,他們渴望一種文化上的交融,他們渴望走向世界,與其他國家、其他民族的人平等對話,而不是單一地聽外來的聲音。文學也理應如此。
- 傳承梨園文化 講好中國故事
- “接下來將為您呈現的,是春晚40年舞臺上從不缺位的節目——戲曲。說到戲曲,真的是一門精美絕倫的藝術,一方小小的舞臺,卻能展現大千世界、百萬雄兵?!?022年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春節聯歡晚會至三分之一處,《生生不息梨園情》戲曲節目如約而至。這場大聯...
- 心事浩茫話涼州
- 涼州不涼,文脈綿延。盡管涼州詞抒寫的不一定是涼州,涼州卻演變為一種歷史文化符碼而存在。漢唐時,因就職或不同緣由到涼州的王維、高適、岑參等詩人,無不在涼州留下了深深烙印。
- 《花兒為什么這樣紅》將映 專家:一部生生不息的人民史詩
- 根據“時代楷?!崩R尼·巴依卡人生經歷改編的影片《花兒為什么這樣紅》即將上映,在該片日前舉辦的研討會上,此間專家認為,這部具有地域特色和民族特色的主旋律影片呈演出“一部生生不息的人民史詩”。
- 郁達夫的海外“文”蹤
- 郁達夫是中國現代文學史上聲名卓著的作家,他出版于1921年的小說集《沉淪》是“中國現代文學第一部短篇小說集”,收在這本集子中的三篇小說《沉淪》《南遷》《銀灰色的死》發表后即在當時引起強烈的社會反響,
- 與唐代詩人實現生命對接
- 詩佛王維為何從儒學轉向佛學,在入世出世之間,他如何應對內心的困厄?從一介布衣到朝堂重臣,韓愈如何從邊緣走向中心,發出自己的聲音?
- 《2022中國詩詞大會》緣何再話奉節?
- 白帝高為三峽鎮,瞿塘險過百牢關。14日晚,《2022中國詩詞大會》迎來第十場總決賽,中南大學教授、點評嘉賓楊雨親臨重慶奉節錄制的“身臨其境”實景題,以“詩圣”杜甫為引,看古今夔州“出發”,展新時代奉節繁榮興盛。畫面徐徐展開,三峽山水如墨染,宛...
- 山西呂梁商代墓葬出土特殊形制青銅短劍
- 15日從山西省考古研究院獲悉,考古工作者在山西省呂梁市離石區信義鎮后石村清理發掘出38座商周時期古墓葬,兩座為商代墓葬。
- 距今約8000年!最古老木乃伊“現身”
- 據美國趣味科學網站14日報道,考古學家們在最新一期《歐洲考古學雜志》撰文指出,他們對一些大約60年前拍攝的照片進行分析后發現,在葡萄牙薩多山谷出土的人類遺骸是迄今已知世界上最早的木乃伊,可以追溯到8000年前,比在智利發現的木乃伊還早1000年。
- 在文檔里,共享一個春天
- 玉蘭花的花期很短,只有一兩周的時間。如今是它開得最盛的時候,一大團、一大團白色的花在枝丫上搖曳。春風拂過,白色的花瓣掉到草地上,不均勻地鋪了薄薄一層。上海復旦大學的學生們記得,臨近玉蘭樹的宿舍陽臺,衣服晾曬后能聞見一股清香。
- 2022第四批重點作品版權保護預警名單(院線電影)公布
- 據國家版權局網站消息,按照國家版權局《關于進一步做好院線電影版權保護工作的通知》及版權重點監管工作計劃,根據相關權利人上報的作品授權情況,現公布2022年度第四批重點作品版權保護預警名單。
- 童書盜版花樣百出,打擊盜版為何陷入怪圈?
- 新書開封后油墨味刺鼻、封面色彩黯淡或過于鮮亮、紙質粗糙劃手、字跡模糊不清……也許你已經無意中入手了盜版書籍。
- 平淡的筆觸,是對生活本質最貼切的重現
- 2002年,《空鏡子》由文字走向影視,廣受贊譽。歷經19年,《空鏡子》再一次以嶄新的紙頁書,寫出19年前的溫情與回憶,《空鏡子》萬方中短篇小說精選集將時光的美好重現,很多人都渴望照鏡子,從鏡子中尋找、改變自我。
- 《唐代五詩人》:唐代詩人的精神故鄉
- 在眾多唐代詩人中,除了我們經常提起的“李杜”之外,還有更多詩人不斷地被歷代名家所追捧,人們樂此不疲地解讀他們的詩作,期望以現實關聯詩人所處的時代。
- 《烏江引》:渡烏江“破譯三杰”立大功
- 中國工農紅軍曾創造長征的奇跡,近日出版的長篇小說《烏江引》呈現的卻是長征背后的另一個傳奇,一支鮮為人知的秘密力量,這便是以“破譯三杰”曾希圣、曹祥仁、鄒畢兆為破譯主力的中革軍委二局。
- 春日意興,在中國古代文物中灼灼展現
- 春天到了,窗外大地蘇醒,陽光明媚?!赌档ねぁ分?,春天的大自然喚醒了杜麗娘的青春活力;《紅樓夢》里,面對春日景致的林黛玉卻倍感傷懷。
- 天堂唱響《祝酒歌》 人間猶念“萬泉河”
- 3月13日17點25分,著名抒情男高音歌唱家、歌劇表演藝術家、中央歌劇院國家一級演員李光羲因突發腦梗在京病逝,享年93歲。
- 詩詞節目和人文紀錄片都吸睛 熒屏匯聚詩意盎然的傳統文化
- 3月14日,文化節目《2022中國詩詞大會》迎來總決賽冠軍之夜。從3月5日開播,到3月14日總決賽,該節目再次掀起一股詩歌文化熱潮,臺上選手比拼詩詞知識,熒屏外觀眾重溫那些大家記憶中的古詩詞,分享詩詞之美、感受詩詞之趣。除了這檔節目,更多的傳統文化作品呈...
- “一眼史前三千年” 南陽黃山遺址入選河南考古新發現
- 河南省14日公布該省2021年度五大考古新發現。發現“一眼史前三千年”考古奇觀的南陽黃山遺址榜上有名。
- 喀什:馬可·波羅來過的絲路重鎮,兩千年后依然鮮活
- 在喜歡旅游的人的朋友圈里,流傳著這么一句話,“不到新疆不知道中國之大,不到喀什等于沒到新疆”。第一句話容易理解,新疆地域遼闊,160萬平方公里,占我國總面積的近六分之一,可為什么“不到喀什就等于沒到新疆”呢?
- 小詞微言 一本萬殊
- 讀葉嘉瑩先生的書著,我常常覺得感動,又有絲不忍。先生年逾高齡,一腔赤誠,仍撲在中國古典詩詞文學與傳統文化的復興上。
- 關注北京中軸線標志 助力中軸線申遺
- 北京中軸線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偉大見證,是北京老城的靈魂和脊梁,具有潛在的世界遺產價值。
- 春秋冬夏,中國人的“四時”美循環
- 春秋冬夏,四時的變化與輪回,如環之循,如輪之轉,組成了中國人的四時之美。
- 朱誠如:“康乾盛世”時期西學為何能在清宮傳播?
- 回望歷史,中西文化交流互鑒的歷史是人類文明歷史進程中的必然。由于時代和歷史局限,交流中的碰撞和阻滯只是暫時的,不必以今人標準苛求古人。在全球化的格局下,更需進一步推進國際科技和文化交流。
- 嶺南“青綠”,更有一抹絢爛作伴
- 繼在春晚驚艷亮相后,《只此青綠》至今熱度不減,本月,舞蹈詩劇《只此青綠》啟動二輪巡演,首站??谘惭莺翢o懸念掀起觀演熱潮,開票、搶光,加場、搶光,又加場……
- 劉永升:書寫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讀者”篇章
- 旗幟指引方向,火炬照亮前程。劉永升滿懷激情地說,新的一年,讀者出版集團將牢記習近平總書記囑托和新時代出版工作者的光榮使命,踔厲奮發、篤行不怠,奮力書寫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讀者”篇章。
- 《千里江山圖》里的宋人生活細節
- 說起宋畫,最為著名的應該是張擇端《清明上河圖》與王希孟《千里江山圖》,前者是風俗畫,自然是真切反映了宋代的社會生活風貌;后者是山水畫,與社會生活沒有直接關聯,但只要我們足夠細心,還是可以從《千里江山圖》中看到生動的宋人生活,而不是僅僅感...
- 又見頭啖荔枝紅
- 海南樂東的荔枝已經熟了!位于南方之南的海南,原本荔枝成熟的季節就要比中國其他荔枝的產區要早,今年更是比往年提早了一個月,占據了“頭啖”的優勢和先機。正所謂“不時不食”,海南的春夏之時正是荔枝上市的季節,也激發了蠢蠢欲動的老饕們。作為南方...
- 《守護解放西3》開播 警務紀實節目為何讓觀眾青睞
- 近日,警務紀實節目《守護解放西3》開播,滿屏刷起了“終于等到你”的彈幕?!妒刈o解放西》系列擁有高能反轉的戲劇性、接地氣的生活感、對嚴肅議題的輕松化表達,該節目已經播出兩季,層出不窮的荒誕案件依舊充滿看點,而第三季中新加入的羅翔普法小課堂,讓節...
- 稷下學宮能否被稱作最早的大學
- 2月24日,經過近五年的考古發掘,淄博市臨淄區齊都鎮小徐村西的齊故城小城西門外建筑基址群,被認定為稷下學宮遺址。
- 反排木鼓舞:文化自信與傳承堅守
- 反排木鼓舞是苗族的祭祀性民間舞蹈,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主要流傳于有“天下苗族第一縣”之稱的貴州臺江,是“多彩貴州”文化品牌中的標志性文化符號。
- 漢語拼音的“融”創新
- “冰墩墩”和“雪容融”兩個可愛的吉祥物以滿滿的“未來感”和“中國風”給全世界人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作為奧運會的形象大使,奧運會吉祥物擔負著體現奧林匹克精神、傳播奧運辦會理念、宣傳主辦城市歷史文化、營造盛會氣氛的重要使命,其命名既要帶有舉...
- 著名歌唱家李光羲去世享年93歲 代表作有《祝酒歌》等
- 13日晚,多家媒體發消息稱,著名男高音歌唱家、歌劇表演藝術家李光羲離世,享年93歲。中央歌劇院工作人員及曾與李光羲有過合作的音樂劇演員馬佳,均向中新網證實該消息,歌劇演員王凱也發文哀悼。
- 麥克尤恩與“作家的敵人”
- 《我的紫色芳香小說》最早發表于2016年的《紐約客》,這篇精致的短篇小說于2018年發行了中文版單行本——紫色絨面精裝本,凹面燙銀字體,封面標注“慶祝麥克尤恩七十歲生日之作”,就主題和深度而言,它還真當得起“慶生之作”的名頭。
- 沈燮元:九十八歲的古籍活字典
- 在近日熱播的《但是,還有書籍》(第2季)中,鏡頭記錄的第一位主人公是98歲的版本目錄學家沈燮元,這位“活到老,學到老”的老人一輩子“泡”在圖書館,被譽為“古籍活字典”
- 蘇軾的植樹情結
- 中國古代雖然沒有植樹節,植樹造林的傳統卻早已有之。從春秋時期開始,就有關于植樹的記載。在如今的一些著名旅游景點,我們還能看到古人種植并生長至今的古樹,如5000年樹齡的黃帝手植柏、倉頡手植柏,2600年的老子手植銀杏,1300年的李白手植銀杏等等。
- 《梁思成與林徽因》:時間在懸空時暫掛
- 曾經一度只在建筑和文化圈立名的梁思成、林徽因,近年來,時常以特殊的方式進入大眾視角,與之相關的傳記奪人眼球、琳瑯滿目,或是刻意重塑或是選擇性放大著另外一對似是而非的梁林夫婦。
- 阿公的中藥鋪
- 我家后院的門一開,便得見河對岸的文光塔。從文光塔向南走一段,就到了早年阿公經營的中藥鋪。說早年也不對,我上中學時,藥鋪還在。
- 瓷香撩人
- 我曾有幸進入南京博物院瓷器庫,作近距離觀賞。眼前呈現的,既有明清宮廷藏品,也有歷年出土文物。從雙臂難以懷抱的龍鳳大盤,到大雅齋款花鳥紋荷花缸,從明永樂青花瓷瓶,到宋耀州窯、建窯、吉州窯、景德鎮窯瓷器,林林總總,令人目不暇接。
- 中國人的四季
- 春生夏長秋收冬藏,四時迭起,萬物循生。中國古人根據對自然物候的樸素觀察,形成了自己獨特的歷法和二十四節氣。
- 孔子的重要性怎么強調都不為過
- 以下是北京大學哲學系教授楊立華在陸家嘴讀書會和北大博雅講壇上的主要演講內容。他闡釋了孔子哲學思想體系中最核心的部分——由“天道”所引申出“仁”的最基本的內涵,即人的主動性。這一基本價值決定了后世千百年無數中國人的人生態度:活著的每一天都...
- 孟京輝用3小時濃縮50萬字《紅與黑》
- 世界文學經典是孟京輝最擅長的題材,《紅與黑》話劇改編注定是史詩級作品。
- 河北臨西發現明嘉靖年間墓志銘 提及“京通兩倉弊事”
- 河北邢臺市臨西縣文保所10日透露,近日,該縣文保人員在臨西縣西溫村一農戶家中,發現一塊明代嘉靖二十一年(公元1542年)的墓志銘石刻,距今已有480年歷史。
- “草月流”花道家徐珍:讓花藝融入大眾生活
- “在習花道的過程中,我感受到內心那份喜悅和自在。當發現花能代表一種心界時,生活中的日常也成為我們生活的樂趣?!?/li>
- 文化自信是中國“網文出?!钡母?/a>
- 中國網絡文學行業發展有多迅速?兩組數據,從“內”與“外”兩個方面揭曉網文有多“出圈”。
- 古人詩文里的冰雪
- 中國的冰雪文化歷史悠久。不同歷史時期文人的文字,涉及冰雪的筆墨雖然不是很多,但也有些耐人尋味的段落。不妨略舉一二。
- 現當代作家說《紅樓夢》
- 同是閱讀《紅樓夢》,不同的作家會有不一樣的感受。有人將其奉若瑰寶。端木蕻良自言:“在古今中外的一切小說中,我最愛《紅樓夢》”。蘇童說:“我喜歡并崇拜《紅樓夢》”。錢玄同也認為《紅樓夢》有“恒久的文學價值”。而有人則持一定的批評態度。胡適...
- 武漢新增28項市級非遺項目
- 近日,武漢公布第七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新增武漢孩子劇團故事、黃陂紅色歌謠、武漢張之洞故事、武漢岳飛傳說等28個代表性項目。這些非遺項目展現了武漢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也為塑造武漢城市形象、創建東亞文化之都打下堅實基礎。
- 文藝盤點 | 2022年2月:新意紛呈 生機盎然
- 回望百年歷史,一代又一代文藝工作者在中華大地上,傾力投身改天換地的人間奇跡,心懷云蒸霞蔚氣象萬千的遠方,充滿想象力與創造力地書寫著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英雄史詩……
- 北城匯波
- 濟南城有兩千年的城建史,濟南古城在哪里?我們可以先確立四個點:第一個點在大明湖東路與黑虎泉北路的交叉口處;第二個點在黑虎泉北路與黑虎泉西路的交叉口處,以解放閣為坐標;第三個點在黑虎泉西路與趵突泉北路的交叉口處;第四個點在趵突泉北路與啟盛街北...
- 張擇端和家鄉諸城
- 《清明上河圖》是北宋著名的風俗名畫,也是我國國寶級珍貴文物。該畫以長卷形式,生動地描繪了北宋都城汴梁(今河南開封)及汴河兩岸清明時節的風俗世情和繁榮景象,真實地反映了北宋市井和人們的生活狀況,具有很高的歷史和藝術價值。
- 聆聽電影中的女性聲音
- 第72屆柏林國際電影節已悄然落下帷幕。曾憑借《九三年夏天》榮獲第67屆柏林國際電影節最佳處女作獎的“80后”西班牙導演卡拉·西蒙又憑新作《阿爾卡拉斯》成功問鼎“金熊”。
- 整理普及數字化,讓嶺南古籍文獻活在當下
- 今年李克強總理代表國務院作的政府工作報告中,首次提出了“加強文物古籍保護利用”的內容,引起廣泛關注。此前,古籍保護工作也被納入剛剛出臺的廣東省2022年文旅建設重點工作部署中,日益受到全社會的重視。
- 怒放的生命——左聯三杰與他們的文學創作
- 20世紀30年代在上海成立的中國左翼作家聯盟(簡稱左聯)涌現出一大批如雷貫耳的名字:魯迅、瞿秋白、茅盾、馮雪峰、丁玲、周揚、沈端先(夏衍)、陽翰笙、田漢……以及左聯五烈士:馮鏗、李偉森、胡也頻、柔石、殷夫。除此之外,還有許多左聯盟員也曾以各自的...
- 品讀山水畫手卷時,我們讀到了什么
- 今年央視春晚上,靈感分別源自《千里江山圖》與《富春山居圖》這兩幅舉世聞名中國古代山水畫的節目《只此青綠》與《憶江南》,雙雙火出圈。
- 弗朗索瓦·朱利安:從歐洲哲學視角探解中國思想
- “他者”是20世紀歐陸哲學最重要的主題之一。當思考主體不再視自己為本原,就必然需要尋找一個可以真正對話的他者,并通過和他者的互相注視來反觀自我。
- 馮驥才:今年我80歲,就缺時間
- 一生致力于繪畫、文學、文化遺產保護與教育“四駕馬車”
- 拉美作家的數字文學嘗試
- 進入21世紀以來,日新月異的科學技術越來越多介入人類生活,使人類生存方式和思維方式發生了深刻變化。
- 黃山:守住文化魂詩意徽州入夢來
- 作為千年徽州文化發源地和承載地,即使是現在,黃山市不到一萬平方公里的山水間,還有不可移動文物8000多處,為安徽第一多?;罩菸幕孛孢z存主要有古橋、古塔、古祠、古道、古村、古街、古城以及古民居建筑等,文化資源密度大、品位高、分布廣,其中國保...
- 在云南連線拉美,穿越疫情的文學對話
- 2022年被認為是“拉美文學爆炸”發生60周年,中國作家應該如何從拉美文學中繼續汲取營養?
- 二十四節氣七十二候的生命表達
- 今年3月5日,太陽到達黃經345度,驚蟄節氣到來。這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三個節氣,標志著仲春時節的開始。
- 那時“頂流”梅蘭芳
- 從篤學精進,到藝領群芳;從蓄須明志,到踏歌而行;從綴玉軒(梅蘭芳早年居所)中名賢雅士,到世界舞臺的文化使者;從“劇界大王”,到“人民藝術家”……正在國家博物館展出的“梅瀾芳華——梅蘭芳藝術人生展”,以“梅”字為引,向觀眾講述梅蘭芳至今仍...
- 孔子研究院八年碩果累累 讓優秀傳統文化登峰落地
- 3月初的曲阜孔子研究院,草木漸漸抽出嫩芽,醞釀著無限生機,猶如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旺盛的生命力。
- “勝利之本”的文學尋繹——讀鐵流報告文學《靠山》
- 作家鐵流的報告文學《靠山》(人民文學出版社2021年6月出版),封底的內容簡介寫道:“本書全景式地呈現了革命年代尤其是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時期人民群眾踴躍支前的動人場面?!本妥髌分苯雍椭饕谋憩F對象來看,這確實是作品的一個基本內容。
- 歷史敘事與文學敘事的“時間”界限
- 傳統史學以敘事為歷史的呈現與構成方式,歷史敘事的本義指向敘事的歷史。模糊歷史敘事與文學敘事的界限,是西方對敘事史學解構的主要達成路徑,這種認識在國內史學界并未引發更多反饋,其對國內學術研究產生影響,敘事學理論是重要媒介。將歷史敘事等同于...
- 小詞之用,關乎人類的邏輯和理性
- 在我們的自然語言中,存在諸如“并且”“或者”“并非”“如果”“所有”之類的“小詞”(particles)。之所以稱之為“小詞”,至少可以從兩個方面來看。一是很少有人關注它們,而且因為被認為不指稱什么東西,它們常常連“名”也算不上:既不屬于“太陽...
- “入世”寫自然 散文集《大湖消息》中的生命與人間
- 二十年百余次去往東洞庭湖濕地、長江集成孤島的見聞與思考,歷數候鳥、魚類、麋鹿、江豚等生物在時代變遷中的命運遭際,細致呈現洞庭湖區人與物的復雜糾葛,知名作家沈念新作,散文集《大湖消息》日前出版并受到關注。
- 中國作家協會第十屆專門委員會組成人員名單
- 中國作家協會書記處日前研究決定了中國作家協會第十屆小說、詩歌、散文、報告文學、兒童文學、少數民族文學、網絡文學、影視文學、科幻文學、文學理論批評等專門委員會組成人員,現予公布。
- 開啟一場文學的“審美之旅”
- 翻開散文家梁衡新作《天邊物語》(研究出版社2021年12月出版)目錄一看,滿眼是花:韭菜花、紫荊花、玉蘭花、芭蕉花……還有“穿過死亡的生命之花”!而且是非花即果、非草即木,不寫花便寫果,映入眼簾的不是紅棗、柿子、釘頭果,便是古樹老墻、河水流泉、...
- 簡·奧斯丁和“我親愛的約翰遜博士”
- 在簡·奧斯?。?775-1817)小說《曼斯菲爾德莊園》中,女主范尼在比較自己的出生地和寄居地后發表感慨:“曼斯菲爾德莊園盡管有種種缺陷,樸茨茅斯卻一無是處?!泵餮廴艘煌阒?,這是小說家的“挪用”:原話是“結婚有種種煩惱,單身卻毫無快樂可言”——...
- 劉恒:寫作的價值、人生的目標都與腳下這片土地有關
- 脫貧攻堅題材電影《你是我的一束光》近日上映,影片展現大理火熱沸騰的現實生活、脫貧攻堅的酸甜苦辣,釋放人與人之間的善意,表現人生的痛苦和歡樂。
- 二十四節氣,是一張能“聽到”的課程表
- 植根于農耕文明的二十四節氣,融匯著中國古人關于天文、歷法、音律、養生的整全智慧,亦蘊含著豐富而深刻的哲學、倫理與美學精神,在國際氣象界被譽為“中國的第五大發明”,已被列入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目錄。然而,若論及二十四節氣的現代傳承與轉化,我...
- “以直報怨”辨正
- “以直報怨”是一個常用成語,出自《論語?憲問》:“或曰‘以德報怨’,何如?子曰:‘何以報德?以直報怨,以德報德?!?/li>
- 孔子談“詩”說“文”及踐行
- 孔子談“詩”的話,《論語》中載錄頗多,并非泛指文學體裁意義上的詩歌,而是特指中國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詩》或曰《詩三百》,即后人所說的《詩經》。簡略說來,似可分兩大類。
- 《論語》中的以“文”化人
- 《論語》通篇看起來都在講修齊治平的義理,但并不會讓人覺得艱深晦澀。相反,它能讓人常讀常新,隨時翻開的時候也總會發現一些細節的微妙之處,究其原因,在于其文本的一種文學性特質。
- 對唐朝的“自由與開放”不宜一廂情愿想象
- 如果我們是穿越到宋朝的現代人,在宋朝的城市里行走,將會發現,宋朝城市的形態,跟我們熟悉的現代城市并沒有什么根本性的差別:都是街巷交錯縱橫、四通八達,市民自由往來;臨街的建筑物都改造成商鋪、酒樓、飯店、客??;每個商鋪都打出醒目的廣告招牌;...
- 馬可·波羅的中國愛情
- 近讀黃華旗新著長篇歷史小說《馬可·波羅與中國公主》,深有感觸。當今中國“一帶一路”建設合作走向深入,每每令人想起在中國家喻戶曉的馬可·波羅。此書貼近歷史,生動講述宋末元初的風云際會、興衰更替以及圍繞東西方貿易、文化交融的故事。
- 影響寶玉的“她力量”
- 寶玉是史上最著名的女性崇拜者,他有名言:“女兒是水做的骨肉,男人是泥做的骨肉,我見了女兒,我便清爽,見了男子,便覺濁臭逼人?!?/li>
- 大東門有禺山書院 蘿峰山有玉巖書院 名師碩儒結廬嶺南
- “五嶺北來峰在地,九州南盡水浮天?!睅X南大地倚山臨海,地勢開陽。自古以來,嶺南人納四海之新風、采中原之精粹,融匯升華,自成宗系,形成別具一格的嶺南文化。且務實、開放、兼容、創新之風至今賡續不斷。而其文脈之傳承,實有賴于歷代學者開館授徒,...
- 聽障題材突然大行其道不只是巧合
- 在去年初的圣丹斯電影節上,一部描繪聽障家庭生活的影片包攬了劇情片部分的評審團大獎、觀眾獎和導演獎三大獎項,成為當屆最大贏家,隨后Apple TV+ 以2500萬美元的價格買下該片的全球發行權,由此創下圣丹斯電影節交易金額紀錄。該片將與《沙丘》《犬之力...
- 孫佳山:《人世間》補了誰的課
- 我是遼寧人,2003年來北京讀書之前,前20年都是在遼寧生活,所以劇中別的不敢說,80年代中后期,打我記事開始的那些生活氣息我是都能夠接收得到的。這部劇給“80后”“90后”好好補了一課。
- 胡平:鼓勵評論家和編輯家們增加幾重眼光
- 《人世間》的熱播帶來多方面啟示,它的成功不禁讓我們思考:靠電視劇原創,有沒有可能產生這部作品呢?我想很難,由于影視劇的投入是巨大的,看不準不能輕易把錢砸進去。寫小說不一樣,小說的成本相對低不少,探索空間反而更大。所以,《人世間》先出現小...
- 隋俊波:演了《人世間》,享受人世間
- 電視劇《人世間》近日收官。劇中,周秉義(辛柏青 飾)和妻子郝冬梅(隋俊波飾)回到最初的定情地,兌現當年承諾。劇外,演員隋俊波也全情享受著屬于她的“人世間”。
- 書卷多情似故人
- 家旁新近開了一圖書館,令人欣喜。圖書館內,書還不十分充足,但已分類排列整齊,那直抵天花板的一架架、一格格,讓我想起博爾赫斯說的,“天堂應該是圖書館的模樣”。
- 中國劇協副主席沈鐵梅:培育戲曲年輕觀眾先樹立“價值認同”
- “當一個觀眾認同戲曲的藝術價值,他才會走出‘了解’的第一步,而如何走出這關鍵性的一步,恰恰是艱難的?!比珖鴥蓵匍_在即,全國人大代表、中國劇協副主席、重慶市川劇院院長沈鐵梅2日在接受中新社記者專訪時表示,培育戲曲的年輕觀眾要先樹立“價值...
- 良渚元素服飾入藏中國絲綢博物館 用現代語言展示中華文化
- 良渚的神人獸面紋,浙江的特色花木,平繡、滾針、打籽、鏤空納紗繡等數十種工藝,都在服裝中呈現。
- 透過小說看風景 張莉新著重現經典作品迷人處
- 北京師范大學教授、著名批評家張莉的最新小說研究專著《小說風景》日前由人民文學出版社推出。
- 重慶發現全新魚化石類型 填補“啞地層”古生物化石空白
- 記者3日從重慶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獲悉,該局聯合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在重慶秀山發現一種新的魚化石類型——濱海涌洞魚,該發現將填補紅層古生物化石空白。
- 寧夏石嘴山市新發現一處賀蘭山巖畫群
- 3月3日,記者從寧夏石嘴山市獲悉,石嘴山市文物部門在賀蘭山干溝新發現一處內容豐富、畫面生動的巖畫群。
- 林芝風情攝影展廣州開幕 百余幅照片再現“人間凈地”
- 《在那桃花盛開的地方——林芝風情攝影展》3日在廣州藝術博物院正式開幕,展出了一批攝影作品,帶領觀眾領略“人間凈地醉美林芝”的獨特魅力。
- 梅婷領銜孟京輝話劇《紅與黑》將首登北京舞臺
- 由孟京輝執導,梅婷、張弌鋮領銜、孟京輝戲劇工作室“空花組”主演的舞臺巨制《紅與黑》將于3月登上保利劇院的舞臺。這是該劇去年在烏鎮戲劇節首演并巡演后,首次回到北京演出。
- 紀錄片《中國》第二季聚焦“市井文化”
- 今日播出的第四集《市井》通過講述關漢卿的戲曲人生和藝術創作,牽引諸如戲劇家楊顯之、白樸、馬致遠等對元曲產生重要影響的歷史人物,展現以戲劇為載體的儒家文化“下沉”到市井鄉野的演變過程,激活中國人的精神基因。
- 新疆巴州庫爾勒市發現一批戰國時期文物
- 近日,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簡稱巴州)庫爾勒市英下鄉政府在對英下村一處建設儲備用地進行機械作業時,挖掘出陶、銅、石等古代器物,隨即停工并告知當地文物管理部門,并對現場及時保護。
- 電視劇里婚姻情感百態,如何照見當代人的內心
- 婚戀故事里蘊藏一個時代的社會、家庭以及人際關系,向來受影視作品關注。近日,《相逢時節》《我們的婚姻》《婚姻的兩種猜想》三部新劇幾乎同時開播。
- 這本書專為美而寫
- 梁衡自言:“我也常心存美的追求,想寫一本筆記體散文,作一次美的實驗,各美并存,兼收并蓄。一卷在手翻閱、把玩,百看不厭?!薄短爝呂镎Z》就是一本引導讀者從“山川、器物、建筑、石刻、人事”中尋找“稀、奇、美、趣”的書。全書僅6萬字,收文41篇、...
- 新水下文物保護條例 更接地氣,更具操作性
- 修訂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水下文物保護條例(以下簡稱《條例》)》將于4月1日起施行。相比1989年發布實施的條例,它從實際出發,充分考慮水下文物保護工作的特殊性,有針對性地完善有關制度措施,解決水下文物保護實踐中的突出問題,并做到了和文物保護法...
- 500年前的春耕 各樣犁劃破各樣土地
- 古人最愛春天——萬綠競發,布谷聲催,勤勞的莊稼人,吆喝著牲口,犁頭劃破了大地,播下一年的憧憬。如今,世界各地的春耕差不太多,但在500年前,不同文明的耕作還真不大一樣。
- 將百年古船“抱”出水
- 沉睡約150年的“長江口二號”古船即將浮出水面,掀開神秘面紗—3月2日,在??坑谕飧邩虼a頭的交通運輸部上海打撈局“威力”輪上,“長江口二號”古船考古與文物保護項目正式啟動。
- 生活好了,更要看看從前
- 我的小說創作,從題材上基本可為分為兩部分:一部分屬于知青文學;另一部分大抵屬于“當下”題材。
- 讓藝術煥發簡約之美(科技賦能藝術)
- “大樂必易,大禮必簡?!焙喖s,是北京冬奧會的關鍵詞,也是以北京冬奧會開閉幕式為代表的大型慶典藝術的風格趨勢。簡約并非簡單,而是藝術創作的匠心提煉和精準表達。
- 傳統戲曲傳承發展的啟示——以粵劇為例
- 文化品格是中國戲曲諸劇種在千百年的孕育、發展、衍變進程中,逐漸呈現出來的獨特個性,是當前戲曲類非遺保護的中心內容
- 西藏藏歷新年到 邊陲小鎮年味濃
- 一聲聲“羅薩扎西德勒”的祝福聲在林芝邊境熱鬧了起來?!鞍?,我們來看您啦?!北潮肋吘撑沙鏊拿窬瘋儙еD?、福字、對聯等年貨來到白瑪央金老人家中。
- 當AI成為藝術家,我們的審美會變嗎?
- 一分鐘可以畫多少只獨一無二的蝴蝶?答案是,120甚至更多!借助虛擬蝴蝶的算法演化程序,有藝術家在短短數月內已創作出超百萬只互不相同的蝴蝶。
- 走進美術館,感受詩意春天
- 風蘇萬物,綠染大地。春,是萬物復蘇、播種希望的季節。古往今來,藝術家對時序更替都頗為關注。他們將情感思緒傾注筆端,描摹宜人春景。
- 這抹白曾掀起“中國風”
- 3月2日,由廣州博物館主辦的“德化之美——館藏明清德化白瓷展”在鎮海樓展區專題展廳正式開幕。
- 漫漫長路:日本的性別差距與女性解放
- 3月8日是中國女性的節日,而在日本,3月3日是傳統的女兒節。從紫式部在《源氏物語》中描述的眾多女子到如今,日本女性為爭取獨立走過一個漫長曲折的道路。
- 雕塑《畫家齊白石》“落戶”奧地利
- 維也納世界博物館日前向中國美術館館長、雕塑家吳為山頒發雕塑《畫家齊白石》收藏證書,并委托奧地利駐華大使利肯在京轉交證書原件。
- 浙江洞頭漁民畫展:勾勒海島生活幸福躍變
- 洞頭漁民畫是浙南沿海獨有的一種美術形式,以奇特的想象、夸張的造型、艷麗的色彩,形象地反映漁業生產、漁民生活和漁村風情,具有較強的藝術魅力。
- 以葉為姓 青綠傳芳
- 葉,是植物的葉子,也是植物的營養器官之一。 早春二月,葉正萌發,萬物盎然。 以葉為姓,像極了葉之于綠植,靜美、繁茂,為人們帶來希望。
- 《泃河的波光》:品嘗生活原初的素樸與生動
- 讀完《泃河的波光》,感到很久沒有這么酣暢淋漓的閱讀體驗了。柴福善的散文創作,表現出了許多鮮明的藝術個性。
- 同源異彩!廣州美院?海南校友美術作品展在廣州美術學院美術館開幕
- 3月1日上午,由廣州美術學院、海南省文學藝術界聯合會主辦的“同源異彩——廣州美術學院海南校友美術作品展”在廣州美術學院美術館開幕。廣東省文聯黨組書記、專職副主席王曉,省文聯作協黨組書記、省文聯主席夏斐,廣州美術學院黨委書記謝昌晶,副院長蔡...
- 絲路之綢何以豐滿了華夏衣冠文化
- 匯聚全國20余家文博機構186件/組精美文物的“云想衣裳——絲綢之路服飾文化特展”,正于成都博物館熱展,將古代絲路之上盛大磅礴的服飾文化、繁盛精致的衣冠王國和浸潤著千年文化自信的人文歷史圖景為人們一一呈現,引發頗多關注。
- 看看古人都有哪些御寒神器
- 3月1日,“溫暖了 故宮——清宮冬季生活用品展”在沈陽故宮飛龍閣、翔鳳閣開展,展覽通過“寒室有燔炙”“宮錦裹裘裳”兩個單元,近60件沈陽故宮院藏文物,展現了那個年代的人們為抵御嚴寒,在房屋建造、室內陳設、出行穿戴上極具巧思的發明創造以及對御...
- 嵌入黑膠唱片的青春故事
- 作為音樂的載體,黑膠幾乎占據了整個20世紀,直到1984年CD誕生。之后,黑膠生產線被大量淘汰,黑膠唱片貶值嚴重。幾十年之后,作為懷舊與青春的疊加產品,黑膠唱片復興已成全球性趨勢,黑膠回潮的背后,藏黑膠、聽黑膠、做黑膠的青年故事,同樣值得玩味。
- 《群書治要》:歷久彌新的治理智慧
- 《群書治要》作為一部匡政經典,自成書之日起就受到歷代帝王的重視。梳理歷史上與《群書治要》產生交集的帝王,凡能閱讀踐行者,皆使社會達至太平乃至成就盛世。
- 王海鸰:用家文化塑造平民史詩
- 她編劇的電視劇《人世間》,給觀眾帶來了久違的溫暖與感動。不同于原著小說的嚴肅與沉重,她將電視劇的底色調亮了,帶給人力量與希望。家庭與情感是她作品不變的主題,除了《人世間》,她的作品還有《大校的女兒》《牽手》《中國式離婚》《新結婚時代》等...
- 是燈盞,是航標——談談小說的審美趣味
- 所有優秀的小說家從創作之始,都有一個重要任務:建立自己的小說審美趣味,最大限度地爭取讀者的情感共鳴。這并不是取悅讀者,而是從情感上擁抱讀者,它以審美趣味為通道,與讀者建立血脈相連、靈魂交融的閱讀關系。
- 創造主流價值表達新語態
- 主流價值表達和傳播話語方式創新以及基于此的話語體系創新,是引人關注的重大課題。究其原因,既有中央頂層設計的指引,也有行業發展的自身邏輯,更有傳播生態巨變的倒逼推動。
- 以詩歌與一片湖泊深度對話——讀詩集《在自然這邊》
- 詩人哨兵曾在一首詩里寫過照相老師傅的生活,師傅每次會根據天氣好壞來拍出一個人向上或向下的角度,由景來觀人。老師傅一直想找到人群中的特別之處,但隨著歲月的流逝,他只能“在心里養著一方山水”。
- 二月二 龍抬頭 七百年前的一場誤會
- 每年農歷二月初二,都是“龍抬頭”的日子,老北京人流行吃春餅,吃炸糕,吃餃子,吃細面。人們還給這些面食取了幾個跟龍有關的別名:管春餅叫“龍鱗”,管炸糕叫“龍膽”,管餃子叫“龍耳”,管細面叫“龍須面”。
- 在城市更新中讓文化遺產“活”起來
- 一位城市學家曾說,城市是文化的容器。在城市發展史上,不同時代累積下來的牌坊、院落、街道、老民居等文化遺產構成了城市文明的基本形態。這些寶貴的文化遺產,不僅是活著的傳統,更是代表城市獨特性的歷史文脈。以首都北京為例,全市現有7項世界文化遺...
- 琴音清越繞梁久 廣東音樂步步高
- 廣州,是一座有著兩千多年歷史的文化名城,一街一巷都有悠遠的故事,一磚一瓦都有雋永的記憶?!痘涰嵵芸?,與您一起領略這座城市厚重的記憶,領略兩千多年包容開放的精神傳統,領略綿延不絕的文脈書香;與您一起在歷史的光照下,讀懂今天,讀懂廣州,由...
- 傳統漆藝的時代表達
- 我國漆文化源遠流長。仰韶文化時期的河姆渡人利用黑朱二色漆裝飾食器。新石器至商周時期,古人利用蚌片、玉石、骨甲裝飾漆器。戰國時期出現了用金、朱紅、石黃、赭紅、灰綠等色描繪龍蛇神怪的彩繪漆裝飾畫。
- 電視劇《人世間》廣受好評 充分證明了文學的巨大價值
- 在中國作家協會會議室,編劇王海鸰細說著《人世間》改編經過,不疾不徐,娓娓道來。剛說完,小說原著作者梁曉聲驀地站起,緊緊握住王海鸰的手……
- 占盡東風第一鷂——南通板鷂的文化溯源
- 風箏,是中國傳統的民間玩具。一根長線連接手心與遙遠的天空,借由風箏,“天人合一”的想象似乎變得有跡可循。
- 如何讓腳下歷史深入少年心?導演賈樟柯建議“體驗式學歷史”
- 2800年歷史的世界文化遺產平遙古城、中國最早的木構建筑南禪寺、中國現存最早的道教宮觀永樂宮……作為中國擁有古建筑最多的省份山西,如何讓年輕一代深度感知歷史文化遺產,全國人大代表、中國導演賈樟柯在2022年全國兩會前夕,帶來了他的議案。
- “神鬼造化”韓美林:藝術是不講理的
- 據《中國新聞》報報道,2021年12月23日至2022年3月20日,“納天為書——韓美林天書藝術故宮展”在故宮博物院跨年展出。
- 傳統文化如何講述“何以中國”?
- 走過五千年文明歷程,中國何以成為今天的中國?從“唐宮夜宴”到“只此青綠”,近些年來,越來越火的傳統文化IP從另一個層面回答著“何以中國”的問題,這樣的探討也是每年兩會的熱點話題之一。
- 在光影中感受時代風華
- 電影已成為大眾文化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如果你對電影的發展史和幕后故事感興趣,中國電影博物館絕對不可錯過。
- 武大教授B站開講“東方電影”課
- “時光像草原上的風,消逝在大地的盡頭……”詩一般的語言,唯美的畫面,悠揚的蒙古長調,電影《黑駿馬》里白音寶力格和索米婭的故事和其背后深沉的情感被娓娓道來——武漢大學教授、博導黃獻文近日在B站開設專題,向網友介紹系列東方電影。
- 山西發現元代彩繪磚雕壁畫墓 再現元代社會生活場景
- 西省考古研究院3月1日發布考古新發現,當地考古人員在山西省朔州市發現一座元代磚雕壁畫墓,壁畫中繪有奉茶和備酒圖案,真實描繪出一幅元代社會人們的生活場景。
- 典籍中發現“工匠精神”
- 在中國傳統文化典籍中,記錄著許多中國制造和中華工匠的故事。最近,一本由上??萍冀逃霭嫔缤瞥龅摹兜浼锏闹袊そ场穼χ腥A傳統文化典籍中蘊涵的科技文明進行了系統梳理,對典籍中的各種發明記錄和工匠傳說,逐一追根溯源、機趣解讀,還原成一個個鮮...
- 中華文化和中國精神的時代精華
- 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黨的百年奮斗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的決議》明確指出:“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二十一世紀馬克思主義,是中華文化和中國精神的時代精華,實現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新的飛躍?!?/li>
- 《去唐朝》三部曲講述“唐詩里的三百年”
- 一部“詩史互證”的唐朝之旅,一段風雷激蕩的帝國成長圖冊,刻畫唐詩里潛藏的王朝律動與歷史交響,《去唐朝》三部曲近日出版。
- 又聞《梨花頌》,又見翠盤舞
- 一曲《梨花頌》、一支翠盤舞……20年來,京劇《大唐貴妃》闖進幾代人的世界,不斷吸引老票友、新觀眾同場“追星”。
- 李舫:春秋才是中國歷史的大時代
- 手握一捆又一捆細細瘦瘦的簡牘,揚雄焦灼地走在長長的甬道上;在竹林間狂舞長嘯,在雷電中昂首穿梭,嵇康想象自己是一只孑然獨立的飛鳥;殘陽如血,寒風凜冽,陳子昂憂思刻骨,登上了幽州臺;30次委任,17次失寵與流放,蘇軾一蓑煙雨,千里行舟;囚窗里,...
- 茅獎大家們解決你這個春天的“書荒”
- 一年之計在于春。新的一年,茅盾文學獎獲獎作家們會有哪些新作亮相?這些作品有哪些吸引人的地方?答案來了:賈平凹寫了不同于以往的小說《秦嶺記》 ;梁曉聲新小說關注當代大學生的價值觀、友情觀;王旭烽推出近40萬字的長篇小說新作《望江南》;周大新...
- 徑山茶宴:一脈茶香傳千年
- “‘七湯點茶’指的是在點茶過程中,往茶盞里加入7次水,每次加完熱水后,用茶筅對茶湯表面進行快速擊打?!辈杷噹熓治罩裰撇梵?,快速擊拂杯中茶湯,再將茶筅微微提起,茶湯顏色漸濃,沫浡漸出……
- 對話丨《人世間》的周秉昆,才是生活中的大多數
- 沒有刻意煽情的橋段,沒有說教。電視劇《人世間》播出漸入尾聲,憑著“真實”二字,它評價頗高。
- 紀錄片《中國》第二季開播 描摹盛唐至辛亥革命思想源變
- 大型歷史文化紀錄片《中國》第二季28日在湖南衛視開播。該片以前沿視聽技術、創新影像敘事,講述中國自盛唐拐點至辛亥革命的思想源變,呈現極具視聽美感、有血有肉的中華文明演進史。
- 黃道婆傳藝與創新: 衣被天下軀躬暖
- 中國紡織史上,有兩位被當做神靈祭祀的女性,一位是黃帝元妃嫘祖,傳說她教民育蠶治絲而被后人尊為“先蠶”;另一位是宋末元初的黃道婆,她被道教尊為“金絲娘娘”、紡織神,同時也被紡織從業者尊為布業始祖。
- 大型原創芭蕾舞劇《敦煌》??谏涎?心燈熠熠壁畫中
- 2月26日、27日晚,海南島春季國際藝術展舞臺藝術精品2022年展演劇目——中央芭蕾舞團大型原創芭蕾舞劇《敦煌》,在省歌舞劇院連演兩場。蕩氣回腸的劇情,精湛精彩的舞蹈,給了椰城觀眾和春天一樣美好的享受。
- 《世說新語》: 真名士自風流
- 和《史記》《漢書》等皇皇巨著相比,南朝劉義慶的《世說新語》可說是另一種風格。從體裁上說,后者只是筆記小說,但別具一格、獨成一派,影響力并不亞于前者。那么,《世說新語》是一本怎樣的書呢?
- 別意勞歌折柳曲
- 在2022年2月20日晚上的北京冬奧會閉幕式上,由80名舞者和365名來自各行各業的普通人,深情演繹了一出“折柳寄情”,表達了對奧運的戀戀不舍?!拔粑彝?,楊柳依依……”離愁別緒,本來令人傷感,但是古代國人卻處理得頗為浪漫。因為交通不便,親友一別往...
- 段華與《孫犁年譜》
- 孫犁是中國現當代文學史上獨具風格的重要作家。他深諳立身為文之道,作品不同凡俗,迥異時風。他的創作生涯有兩個高峰,早年的《白洋淀紀事》清新俊逸,晚年的《耕堂劫后十種》沉郁頓挫,滋養了一代代讀者,啟發了眾多作家,鐵凝、莫言、賈平凹等均受其影...
- 二十四節氣:中華文化鮮明標識
- 二十四節氣是中國人觀察太陽周年運動形成的知識體系及實踐,體現著順天應時的思想智慧,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鮮明標識。
- 驚蟄,春天的號令
- 作家葦岸說:“到了驚蟄,春天總算坐穩了它的江山?!碑數谝宦曧憦亻L空的驚雷乍起,沉睡一冬的春天醒了。從此,它將以王者的姿態,號令自然界那些“欣欣然張開了眼”的“臣民”。
- 最根本的,最核心的——重讀梁曉聲
- 對于文學而言,什么是它所能提供的最根本、最核心的東西,這個問題,未必每個作家在寫作之前都能自覺地問到自己。但毫無疑問,這個問題,是每個作家通過他的寫作——一部書,或是幾部書,十年、幾十年,甚至是一輩子的寫作,都要面對都要回答的問題。
- 電視劇《人世間》:人民史詩的藝術書寫
- 壬寅年正月,老百姓闔家團圓增加了一個新內容——看電視劇《人世間》。這部改編自梁曉聲“茅盾文學獎”獲獎同名小說,李路執導并擔任總制片人,王海鸰、王大鷗編劇,雷佳音、辛柏青、宋佳、殷桃等實力派演員參演的現實題材作品在央視一套和愛奇藝播出后,...
- 這位非遺傳人又潮又酷 還有90萬粉絲
- “面人郎”第三代傳人、春喜工作室創始人、北大“寶藏男孩”、《最強大腦》人氣選手……這是“95后”郎佳子彧的多重身份。這位被粉絲評價為“又man又剛”、身高一米九的大男孩,是一位年輕的手工藝人,他以家族“面人郎”傳承的國家級非遺手藝為業,在新...
- 論古典詩學中的“逸”傳統
- “逸”雖為中國古代文論中頗為重要的審美范疇之一,卻素未引起學界足夠重視,尤其是“逸”在古典詩學中的發展脈絡、詩學內涵及其影響尚未得到深入探述。事實上,“逸”不僅是古代文人的一種傳統審美趣味和品文論藝的審美標準,還以其豐富的詩學內涵建構出...
- 從莊子“棄世則無累”到李杜“身世兩相棄”
- 人應該怎樣“詩意地棲居”在大地上?個人生命若遭遇坎壈困頓,怎樣才能通過與現實世界拉開一定距離的方式,獲得片刻喘息,緩解釋放痛苦,重新審視現世,最終實現個體生命的超越?
- 戚繼光時代的軍事革新與“兵”“儒”之分
- 明人茅元儀曾言,“前孫子者,孫子不遺;后孫子者,不能遺孫子”,此論斷在后世被廣泛認可。事實上,在筆者看來,茅氏囿于兵經合一的理念,并沒有反映出古代兵學發展演變的細節。
- 論古典詩學中的“逸”傳統
- “逸”雖為中國古代文論中頗為重要的審美范疇之一,卻素未引起學界足夠重視,尤其是“逸”在古典詩學中的發展脈絡、詩學內涵及其影響尚未得到深入探述。
- 日新無已 望如朝曙
- 館歌刻印在王府井一幢小樓二層墻面上,讀來有些觸動心弦:“昌明教育平生愿,故向書林努力來”“論傳天演,木鐸啟路。日新無已,望如朝曙”……
- 培厚電視劇高質量發展的土壤
- 優秀作品和良好生態的關系就像魚與水,一部好作品的誕生源自主創團隊的用心用情用功,也離不開創作環境的培育扶植
- 《五星出東方》激活千年之想
- 上元燈火點亮夜空,翩翩舞者仰望祈愿……元宵節期間,以國家一級文物“五星出東方利中國”漢代織錦護臂為題材創作的舞劇《五星出東方》,登陸河南衛視、嗶哩嗶哩多臺元宵晚會,“錦繡舞”“燈舞”等舞段火爆出圈,引發全網熱議。
- “為何說我自戀?”揭開白居易鮮為人知的“B面”
- 2月28日,是唐代詩人白居易1250歲的生日。
- 在博物館尋找“二十四節氣”綿延的脈絡
- 剛剛結束的北京冬奧會開幕式上,二十四節氣倒計時的方式引來無數贊嘆,被稱為“中國人獨有的浪漫”。
- 壓抑與轉化 ——解讀王維
- 壓抑是人生常態,人在生活中不可能不感到壓抑,也不可能總是處于一種釋放與張揚、激勵與奮發的狀態。問題是作為一種制約和壓迫,它會引起怎樣的效果。有壓抑就一定會有轉化,怎樣轉化、朝哪個方向,即發生了生命的差異。不同的方式決定了不同的人生,產生...
- 梁曉聲 用文字笑看人世間
- 整個春節期間的晚上,作家梁曉聲都在北京家里的電視機前,看根據自己的小說改變的同名電視劇《人世間》,劇中周氏兄妹、周父的故事,都有梁曉聲兄妹、自己和父親的影子,時時叩動著梁曉聲的心弦,讓他止不住熱淚盈眶。
- 公眾號涌動文學潮
- 未來,手機閱讀是最廣泛、最持久的閱讀。因此,在自媒體玩玩文學,寫寫散文隨筆詩歌,抒抒情,回憶過往的歲月和記錄目下百姓日常生活,干點有意義的事,挺好的,應當鼓勵。如果寫得很多,能結集出版,沉甸甸的收獲,那無疑是人生的又一次精彩。愿自媒體上...
- 在視覺史詩的創造中凸顯人民形象
- 從《紅潮——五四運動》《南陳北李》到《開天辟地》,從《遵義會議》《勝利會師》到《抗日烽火》,從《遼沈戰役》《開國大典》到《第一部憲法》,從《第十一屆三中全會》《加入世貿》到《飛天圓夢》,這些作品尺幅巨大、場景開闊、人物眾多,將歷史風云與...
- 緬懷先烈 “尋找飄蕩的忠魂”專題上線
- 在中國遠征軍入緬作戰八十周年之際,“尋找飄蕩的忠魂”——中國遠征軍入緬作戰八十周年專題正式上線大公網,通過圖文視頻資料、學術文章和相關人士的回憶文章等重現抗日戰爭時期中國遠征軍將士們浴血沙場的實況,銘記歷史,緬懷先烈,表達人們以史為鑒共...
- 用華夏文明的力量守護世界文明
- 幾十年來,從聯合開展瀕危遺產的保護,到積極參與沖突地區遺產事務的國際治理,中國文物工作者也經歷了從單純修文物、執行任務,到緊跟國際趨勢,擴展視野,實現文明智慧交流互鑒的過程。
- 探訪中國最早的高等學府:稷下學宮遺址確定
- 據考古人員介紹,經過近五年的考古發掘,可以確定此處是稷下學宮遺址。
- 杜甫學過物理嗎?科學家從古詩詞中給你不一樣的答案
- 內涵豐富的中國古詩詞 總有回味無窮的意境和韻味 科學玩跨界 在詩詞之美中發現科學之光
- 敦煌研究院創刊推石窟與土遺址等文化遺產保護研究
- 記者25日從敦煌研究院獲悉,為推進石窟與土遺址等文化遺產的保護研究,刊載科技考古、文物數字化等領域最新研究成果,該院申請創辦學術期刊《石窟與土遺址保護研究》,于2021年底獲得國家新聞出版署批復,擬于2022年第一季度正式創刊。
- 張錦秋:梁思成的關門女弟子
- 近期,大型4K紀錄片《中國傳統建筑的智慧》在央視播出,該紀錄片通過展現傳統建筑居住者、使用者、改造者的故事,闡述傳統建筑中蘊含的生存智慧、工程技術、審美理念和社會倫理。作為該片總顧問,中國工程院院士張錦秋認為這是一部關于中國傳統建筑的優秀之作...
- 鳳凰出版傳媒集團以優質圖書為黨的二十大獻禮
- 在剛剛過去的2021年,鳳凰出版傳媒集團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堅持以高質量發展為主題,持續聚焦出版主業,圍繞建黨百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大運河文化等策劃精品選題,持續組織實施文學、學術、科普、教育四大原創工程,推出一...
- 網劇《開端》的成功密碼
- 由正午陽光出品的網劇《開端》,今年初在騰訊視頻播出后,獲得業內專家和觀眾的很大關注,成為爆款劇的樣本。
日木亚洲精品无码专区